国家863项目
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总体设计及应用示范
北斗导航
以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
为政府、企业、大众,提供位置服务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
项目介绍
系统集成与示范
- 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总体设计及系统集成
定位技术
- 广域分米级实时精密定位系统技术
- 业务受控的精密定位信息移动广播系统技术
空间信息技术
- 导航与位置空间信息服务平台技术
- 位置信息搜索与智能服务技术
终端技术
- 导航与位置通用接收机关键技术及应用
应用示范
- 公共交通导航与出行位置服务系统及应用示范
- 海峡西岸公共安全应急指挥与位置服务系统及应用示范
- 高精度位定位服务系统及应用示范
人们对空间信息的迫切需求是现代信息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其中"位置"是任何空间信息都必不可少的重要属性之一。我国拥有十分庞大的导航和位置服务市场需求,2009年我国移动用户总数超过7亿,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1300万辆,机动车总保有量超过7500万辆。2006年我国导航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2009年达到500亿元,正处在产业爆发性增长的孕育期。
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战略的稳步推进,2011年北斗导航系统已开始提供试运行服务,为我国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快速成长提供强有力支撑。预计2年左右时间内我国将形成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的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规模,至2015年年产值有望达到3000亿元左右。以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为核心推动力,还将带动公共安全、移动互联网、节能减排、救灾减灾、交通运输、物联网、资源调查、精细农业等的发展,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带动系数约为10倍,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推动产业发展,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技术问题,科技部在"十二五"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设立了重大项目"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总体涉及及应用示范"。
北斗导航位置服务(北京)有限公司与各个科研院所、科研单位、行业企业合作,于2012年承担了国家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导航与位置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一期)"。中国位置平台及其展示的应用,是863课题的成果之一。863项目及课题在系统集成、位置服务各项技术、位置服务应用示范方面为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撑,使得平台有更强大的向政府、企业和大众的位置服务能力。
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总体设计及系统集成
承担单位:北京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斗导航位置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本课题针对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总体设计与集成测试的需求,开展系统总体方案、体系结构、网络技术协议与标准、用户终端入网和行业应用体系研究,协调课题接口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并对项目研究成果进行集成,建立一个导航与位置服务实用系统平台,为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的建立与应用提供总体技术支撑。
- 大事记
- 学术交流
- 检查验收
-
课题启动会
2012年 9 月12日在北京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召开启动会。
-
课题内部技术交流
2013年1月16日,课题组多个成员单位在北京召开了2012年度总结会及技术研讨会。参加单位包括课题组内成员单位、中交宇科(北京)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掌城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交兴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华测导航技术有限公司、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东莞市泰斗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北斗华宸导航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
总体协调会议
2013年4月27日,课题总体协调会于深圳召开。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国家遥感中心的相关领导及各个课题的负责人、参与人员等出席了会议。此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在项目专家组的牵头下,对"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一期)"进行统一协调,根据各个课题的进展情况,对项目整体的协调做出统筹安排。
-
863(一期)项目验收准备会
2014年10月20日,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领域“十二五”重大项目“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一期)”验收准备会于北京召开。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国家遥感中心的相关领导、专家组全体成员及各个课题的负责人、参与人员等40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组织,由武汉大学的施闯教授主持。
会上首先由各课题分别就目前课题进展情况、亮点及问题等作了汇报,各课题均能够完成课题任务书中指标要求。随后,与会人员就项目验收方案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交流,通过听取各方领导以及总体专家组的意见及建议,共同制定了863一期项目验收方案。
方案对各课题进行了总体协调,提出了验收汇报的注意事项,明确了项目验收的步骤、时间节点进度以及项目成果的展示方式, 包括网络链接、实时视频、录像、实物等内容,并对各课题组进行了任务安排。
此次会议处于项目验收的关键时期,形成了项目验收的初步方案,制定了近期工作计划,对“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一期)”项目迈入验收阶段具有指导性的重要意义。
-
863一期课题阶段性成果
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总体设计及系统集成
·在位置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完成了导航与位置服务平台的搭建,平台能够支持100万级别用户,每秒60万并发数;完成导航与位置服务数据层的建设,数据库存储容量110T,计算/存储设备59台,网络设备10台,已存放文件2亿3千多万个。
·在位置服务平台应用方面:已实现包括公安“云+端”扁平化侦查指挥系统、精密单点定位系统、水产养殖管理系统以及渔捞日志自动采集及分析系统在内的行业级地理信息采集与移动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产品。
·在大众位置服务方面,已经实现凯步关爱系列包括车载、个人及宠物方面的位置服务的产品级应用,并建立了中国位置门户,提供专题地图数据查询服务(如北京市体育设施、乡村旅游景点分布等)。
·面向开发者,提供了包括数据开放平台、开发者中心以及可视化组件开放平台的“云开放平台”。
·申请发明专利2项,获得软件著作权4项,发表论文13篇,出版著作一本,培养5名博士后并顺利出站。
-
863二期项目阶段性成果
特大城市云架构智能位置服务平台技术
·完成了电信级高吞吐量智能位置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已实现用户并发数20万/s,用户容量100万以上,预计下半年可实现用户并发数60万/s。
·完成了1套(48个API)编程和非编程的应用访问接口的开发。
·基于位置服务平台,面向终端用户,开发了基于安卓/iOS平台的位置内容聚合及自适应推送系统(位置微博)、图书馆室内定位服务系统(书缘)和会议位置服务系统(会立方)App并已投入使用。
·申请软件著作权7项,专利8项,研究报告7篇,发表论文17篇,培养研究生6名。
-
产业化进展——北京市推进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2012年11月21日,为加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落地,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召开"北京市推进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北京合众思壮、北斗星通、四维图新、 超图公司等多家北斗项目试点企业参会。会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姜贵平详细介绍了《北京市推进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2-2015年)》的编制背景和主要内容。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独立自主发展的重大空间与信息化基础设施,按照计划将于年底左右正式投入运行,这将为我国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为抓住机遇,构建"智慧北京",发展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牵头相关部门、科研机构和重点企业,建立了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协调机制,谋划和筛选了一批北斗应用和产业发展的重点示范项目,建立了项目储备库,加快了部分示范项目的推进实施,并将以上工作汇总编入《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2013年3月7日,北斗省级卫星导航与位置信息服务平台研讨会再次在北京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十四会议室召开。参会人员有经信委领导、合众思壮、博阳世通、华力创通、北斗星通、国智恒等企业技术人员。
会议对省级卫星导航与位置信息服务平台的运营模式达成了一致的定义,成立了实施方案编写小组,完成了具体的分工。在随后的三个月内,方案编写小组经过多次论证,在与国家北斗应用管理中心、北斗卫星应用总站等单位反复沟通后,完成了北斗"省级卫星导航与位置信息服务平台—北京区域实施方案"的撰写。
-
年度检查
2013年2月26日,科技部遥感中心组织专家组对北京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863计划项目之"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总体设计及系统集成"课题进行了年度检查,并对课题2012年度所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
"中国位置"服务万千用户
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一期)"子课题"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总体设计及系统集成"近期通过科技部组织的技术验收。课题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导航与位置服务实用系统平台,为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的建立与应用提供总体技术支撑。
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试运行和"导航与位置服务"项目列入科技部十二五"863"重大专项,中国导航与位置服务市场正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合众思壮经过多年技术攻关,建设成分布式、多节点的位置云服务体系,并正式上线"中国位置"导航与位置服务平台(http://www.chinalbs.org/),将导航定位技术统合到一个开放和共享的中心,使导航"云"服务无限扩展,为个人、企业和政府提供精密定位、室内定位、空间数据、数据分析、终端测试、系统评估等服务和解决方案。
同时,合众思壮与北京市政府共同出资3亿元建设北京市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公共平台,利用国家和北京市导航与位置服务现有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亟需的服务运营环境、公共开发环境、北斗终端性能测试与应用系统评估验证环境,形成导航位置服务产业公共运营服务中心和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立足北京,服务全国,推广北斗应用、创新位置服务商业模式,打造信息互通、数据共享、资源整合、应用集成的基础性公共位置服务平台。
广域分米级实时精密定位系统技术
承担单位:武汉大学

本课题面向高端行业用户和公众用户对分米级高精度移动目标定位和位置服务的需求,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的CORS 基准站系统资源,建立覆盖中国及周边地区的分米级实时精密定位系统,形成支撑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的高精度导航定位基础设施。
- 大事记
- 学术交流
- 检查验收
-
课题启动会
"广域分米级实时精密定位系统技术"课题启动会于2012 年 9月 8日在武汉大学如期举行,由课题承担单位"武汉大学"和课题合作单位"上海易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参与。
-
阶段性成果进展
2013年6月在课题组的努力下,作为"羲和系统"构成部分的广域实时精密定位信号已成功通过世广亚洲之星向我国区域进行播发,为我国广大用户提供自主的、稳定可靠的星基广域实时精密定位服务。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一行调研"羲和系统"广域实时精密定位系统研究成果。
-
年度检查
2013年3月21日,科技部组织专家组在武汉大学对课题进行了2012年度执行情况检查,对课题组的研究进展给予充分肯定,项目已完成年度考核要求,部分内容已超出指标与进度要求。
-
我国广域分米级实时精密定位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 "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关键技术与示范系统" 重大项目下设 "广域分米级实时精密定位系统技术" 课题目前在武汉通过由科技部遥感中心组织的技术验收。
课题组针对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对实时高精度位置的需求,创新性提出了广域与区域融合、多导航系统融合、多精度服务融合的精密定位技术体系;先后突破了多系统融合精密定轨与时间同步、多系统全球电离层延迟与硬件延迟处理、广域精密单点定位模糊度固定、区域电离层精化改正、非差模糊度固定、非差网络RTK处理、区域增强的PPP处理等关键技术;开发了可覆盖全球、全国、重点区域,全球与全国范围实时定位精度单频1米级、双频分米级,重点区域厘米级的实时动态精密定位服务系统。
依托项目研究成果与平台,建成亚洲唯一的IGS分析中心(IGS:国际卫星导航系统服务组织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代表GNSS领域最权威最高水平的全球性组织),向IGS组织提供连续超快速轨道产品(实时)、实时钟差产品,成果水平进入IGS分析中心的第一梯队行列,显著提升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课题组开发的广域实时精密定位系统和相关技术成果,有力支撑了羲和系统、国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等重大基础设施研制建设,以及广东省、新疆自治区等多个省市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并成功应用于石油、交通、保险、测绘等行业及大众位置服务领域,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
业务受控的精密定位信息移动广播系统技术
承担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本课题目标是重点解决将广域实时精密定位系统的增强信号实时送达到个人移动网络终端上,设计、开发可运营的业务受控的精密定位信息移动广播系统、面向应用开发者开放的位置能力开放系统、面向公众用户的实时位置搜索应用和分享应用,部署相关的运营系统,满足支持亿级用户规模的精密定位信息的运营需求。
- 大事记
- 学术交流
- 检查验收
-
课题启动会
2012 年 9 月 18 日,由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业务受控的精密定位信息移动广播系统"课题启动会议在宁波举行。
-
阶段性内部评审会议
2012年12月27日,在北京召开课题阶段评审会议。来自中国电信各个部门的专家,听取了课题组的汇报。课题组就课题的进展情况,阶段性成果进行了汇报,与会专家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
阶段性成果
2013年6月,精密定位信息移动广播系统、位置能力开放系统、实时位置搜索应用等三项系统的技术研究工作和开发工作均能按照计划顺利进行。
-
年度检查成果
2013年3月1日,"业务受控的精密定位信息移动广播系统技术"课题顺利通过国家遥感中心组织的对本课题年度执行情况的评审。2012年度该课题主要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如下:1.完成多项技术文稿;2.提交了6项专利申请:3.发表论文2篇。
-
基于移动通信网的羲和系统精密定位信息广播平台在长三角地区成功试点
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一期)"子课题"业务受控的精密定位信息移动广播系统技术"近期通过科技部组织的技术验收。课题的目标是开发并部署可运营的业务受控精密定位信息移动广播系统,以实现将广域实时精密定位系统的精密定位信息实时送达移动终端。
中国电信经过3年攻关,以移动通信网为基础,构建了满足定位信息播发特性的灵活、动态、高效的信息分发网络系统,重点在定位信息传输协议、传送质量保障和高性能信息交换三个核心环节实现了技术创新和突破,有效解决了在无线通信网络中向大规模移动终端实时广播精密定位信息的相关技术难题。
基于以上成果,课题组成功研发业务受控的精密定位信息移动广播系统并在长三角地区开展了示范应用,在长三角和广州进行了百万次的精密定位信息移动广播路面验证,精密定位信息传输时延从2~3秒降低到0.3秒以内,提高了定位精度10%。广播系统的成功试点为羲和系统提供了定位数据传输通道,为精密定位信息走进千家万户奠定了基础。
导航与位置空间信息内容服务平台技术
承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本课题将针对应用需求,研究高精度全息导航与位置空间信息内容、标准、规范和服务接口迭加协议,构建按需推送服务的网络服务框架,研制自主版权的高性能、可扩展、高可用、高安全和支持差异化的导航与位置空间信息服务平台,以网络在线方式提供高精度全息导航与位置空间信息服务和应用开发接口,支撑导航与位置网产业的发展。
- 大事记
- 学术交流
- 检查验收
-
课题启动会
2012年 6 月28日,课题启动会在广东瑞图万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顺利召开。课题执行负责人、天津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合众思壮公司、瑞图万方公司等相关工作人员16人参加了会议。
-
中期交流会
2012年10月7日,在瑞图万方北京办公楼石景山领秀大厦召开了该课题2012中期交流会。
-
阶段性成果
2013年6月,导航与位置空间信息内容服务平台的构建中,目前已构建了互联网应用实例。除了一般的WEBGIS功能外,特别增加了动态服务信息的叠加。
暂无任何内容
-
年度检查成果
2013年3月1日,科技部组织专家组对广东瑞图万方公司承担的"导航与位置空间信息内容服务平台技术"课题进行了年度检查。会议由专家组组长施闯主持,参会人员主要由7位评审专家、国家遥感中心领导、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及广东瑞图万方的课题参与人员组成。课题负责人代表课题组做了年度工作汇报。汇报内容主要有六个方面,包括课题整体的进展情况、任务书规定的本年度任务、本年度计划的执行情况、本年度取得的主要进展、课题组成员的合作情况、知识产权已取得的成果;其中重点介绍了阶段性成果,已基本达到课题设计的要求。
-
导航与位置空间信息内容服务平台相关技术成功应用推广
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一期)"重大项目的"导航与位置空间信息内容服务平台技术"课题近期通过科技部组织的技术验收。课题构建了导航与位置空间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建立了全息导航地图快速处理和发布服务体系,提供了导航电子地图的动态更新及快速内容发布,可为终端用户提供优质的导航与位置服务。
经过3年攻关,课题完成了数据分发与功能服务标准、导航地图增量更新技术、动态服务信息获取技术等研究工作,开发了导航电子地图增量更新编辑平台、互联网导航与位置空间信息内容服务平台、移动互联网嵌入式导航与位置服务终端等。课题相关成果提供的数据服务内容包括矢量型导航地图、地图增量更新包、360。全街景数据、公交换乘数据、实时交通信息,目前已经通过365地图网站和"道道通"导航产品正式提供服务,用户可以通过IOS、Android等手机客户端享用该服务。
课题中所研制的地图增量更新技术已应用在导航仪产品,用户每周均可下载应用增量包。到目前为止,发布导航数据增量包50余次,服务车载用户300万以上,手机地图产品下载量超过200万,互联网地图服务产品访问量累计超过1000万。该课题成果的应用提高了广大车主的用车效率、减少了道路拥堵、促进了节能减排,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和社会效益。
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总体设计及系统集成
承担单位:北京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斗导航位置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本课题针对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总体设计与集成测试的需求,开展系统总体方案、体系结构、网络技术协议与标准、用户终端入网和行业应用体系研究,协调课题接口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并对项目研究成果进行集成,建立一个导航与位置服务实用系统平台,为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的建立与应用提供总体技术支撑。
- 大事记
- 学术交流
- 检查验收
-
课题启动会
2012 年 7 月 4 日,课题启动会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召开。项目负责人陆锋研究员主持了会议。
-
课题内部技术交流
2012年10月20-21日,第一次课题研究进展交流会在课题参与单位——厦门雅迅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召开。主要研究人员共20余人出席了会议。
2013年1月26日,第二次课题研究进展交流会暨课题协调会在上海召开。
2013年5月11日-12日,第三次课题研究进展交流会在课题参与单位——武汉大学的承办下召开。
-
总体协调会议
2013年4月27日,课题总体协调会于深圳召开。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国家遥感中心的相关领导及各个课题的负责人、参与人员等出席了会议。此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在项目专家组的牵头下,对"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一期)"进行统一协调,根据各个课题的进展情况,对项目整体的协调做出统筹安排。
-
学术交流
2012年10月以来,课题组与业界著名企业、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先后邀请微软亚洲研究院郑宇高级研究员、北京掌城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经理孙亚夫、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教授、美国田纳西大学/武汉大学千人计划学者Shih-lung Shaw教授、香港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千人计划学者李志林教授、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Meipo Kwan教授、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Stephan Winter教授访问课题组,与课题研究团队座谈交流。
课题组长和子课题组长全先后于2012年10月和11月赴美国洛杉矶和澳大利亚悉尼参加第20届ACM GIS Conference和第3届IPIN(室内定位与导航)国际研讨会,并做学术报告,充分了解国际学术和产业界在轨迹数据挖掘、室内定位技术等方面的最新进展情况。
2013年3月14日,"位置信息搜索与智能服务技术"课题组与"公共交通导航与出行位置服务系统及应用示范"课题组在北京掌城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技术沙龙。
-
年度检查
2013年2月26日,课题检查会在北京召开。评审专家组由5位技术专家和2位财务专家组成。课题承担单位和参与单位的课题组成员10余人列席了会议。课题顺利通过年度检查。
-
突破信息搜索与智能推送技术,助力导航与位置服务互联网+模式发展
目前我国的导航与位置服务应用普遍采用静态、离线、孤立的信息采集与服务方式,信息丰度和时效性差,与大数据时代群体众包、实时反馈、互助服务的应用需求严重背离。针对这一缺陷,国家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一期)"重大项目下设"位置信息搜索与智能服务技术"课题,以突破面向公众的导航与位置服务高动态信息采集与智能处理技术瓶颈为目标,通过动态、在线、互联互助的导航与位置服务用模型构建,推动我国面向公众的导航与位置服务技术和应用水平的快速提升。
经过3年攻关,课题组突破了网络文本蕴含高动态位置服务信息在线搜索、海量移动对象管理与时空分布模式分析、多模式多标准动态导航及基于位置的社交网络构建与信息智能推送等关键技术,创新性地将互联网门户网站、社交网络、移动通讯网络等作为蕴含高动态位置服务信息的有效数据源,通过实时在线的数据处理过程,挖掘与融合网络文本、移动通讯用户轨迹、社交网络结构等蕴含的位置服务相关信息,将传统的网络基础设施升级为位置服务信息基础设施,大幅度提高了位置服务信息的丰度、时效性与可靠性,实现了导航与位置服务的群体众包和实时反馈过程。
课题所研发的位置信息搜索与智能服务技术,使得现有的导航与位置服务应用系统可以7*24小时不间断地从指定互联网网站、社交网络系统中自动提取实时变化的位置服务信息,时间延迟小于5分钟;可以充分发挥大规模移动通讯网络用户轨迹和网络文本价值,使得城市交通信息采集实现时空全覆盖,导航系统动态路径规划可靠性提高10%;城区范围内单纯移动通讯基站平均定位精度由原先的300m提高至110m,并实现信息推送的个性化。
基于以上成果,课题组发表了40余篇学术论文,多篇论文发表于国际顶级SCI期刊,并成为高被引论文;申请了20项发明专利;研制了多个软件原型,并在上海、厦门等城市开展了应用试验。研究成果已初步在上海市出行信息网、智行者、路况通等面向公众的导航与位置服务平台和商用系统中成功部署,服务大众出行,占据同类产品市场份额领先水平;先后荣获测绘科技进步奖、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技奖等五项科技奖励。
本课题相响应社交+本地化+移动(SoLoMo)的互联网发展趋势,通过多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充分发挥了互联网、大数据、Web2.0技术在导航与位置服务信息生产和服务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 是互联网+时代面向公众的导航与位置服务技术与应用模式创新的先行先试,对导航与位置服务创新2.0战略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导航与位置通用接收机关键技术及应用
承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本课题的总体目标是应用导航与位置服务网广域分米级增强系统播发的差分数据,研发基于广域分米级实时精密定位系统的精密单点定位算法,实现接收机射频前端及基带处理器的产业化,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密单点定位接收机模块,高精度双频接收机、高精度单频手持接收机、车载导航仪、个人导航仪等四类核心产品,形成规模化生产制造能力,为我国行业导航与位置服务网推广提供产品技术支撑。
- 大事记
- 学术交流
- 检查验收
-
课题大事记
2012年10月18日,课题总体单位组织在北京召开了课题会议。会议中,各单位对本课题承担任务、后续计划等逐一进行了介绍。同时,课题组对共性技术、统一化要求等也进行了讨论。
-
产业化进展
2013年5月15日~5月17日,"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在武汉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为"北斗应用——机遇与挑战"。课题组成员单位中电54所、武汉大学、南方测绘、东方联星等参加了本次年会并展示了相关导航产品。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等领导莅临展台。通过参加北斗应用产业高端论坛,课题组单位从论坛中获得了北斗发展应用的趋势,为研制出更加满足课题需求的实用产品打下良好基础。
-
年度检查与阶段性成果
2013年3月8日,科技部组织专家组对五十四所承担的"导航与位置通用接收机关键技术及应用"课题进行了2012年度检查,检查中五十四所课题负责人做了课题进展汇报,并回答了专家提出的问题。2012年度课题进展顺利,完成了四种导航终端的方案设计报告,突破了终端研制过程中涉及的相关关键技术。形成了关键技术研究报告。
-
“导航与位置通用接收机关键技术及应用”课题顺利通过验收
2015年11月12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一期)”中课题六“导航与位置通用接收机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在中国电科54所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
中国电科54所作为项目总承担单位代表课题组在验收会上向专家组做了项目总体情况的汇报。验收会上专家组听取了关于整个课题的终端研制情况、课题完成情况、创新成果以及示范应用等情况介绍,同时详细审阅了课题自验收报告、成果保密情况报告以及第三方检测报告等相关报告材料。验收专家现场最后观看了项目成果现场演示录像以及导航终端实物产品,并进行了实际观摩和使用,最后对课题组的相关产品给出了高度评价。
经过三年的刻苦攻关,课题组完成广域差分技术的工程化实现,将该技术推进到应用示范的水平。所研制的各款终端均达到了亚米级定位精度,其中车载导航终端结合MEMS惯性器件,完成高精度的车载GNSS/DR融合导航定位算法,为车道级导航提供了技术保障。课题组完成了双频多模手持终端、单频多模手持终端、车载导航终端以及个人手持终端四款五型共700套终端的研制,并提交给总体项目的多个子课题进行了行业示范,获得了良好效果。
本课题共发表论文13篇(其中SCI 3篇,EI 4篇),完成专利申请11项,完成软件著作权11项,培养了博士后1名,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9名。
本次验收由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组织,有来自总参卫星定位总站、中科院地理所、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电科22所、北斗星通等7个单位组成了专家组,课题组成员单位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众思壮、南方测绘、中海达、耐威科技、东方联星等7家参与了本次验收。
公共交通导航与出行位置服务系统及应用示范
承担单位: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

本课题面向公众生活和行业应用对导航定位和位置信息的巨大市场需求,实现导航与位置服务网的示范系统,开展公众和专业领域的应用示范。课题通过移动通信网、数字广播网和互联网等链路,建设精密导航与位置服务运营中心,开展位置服务移动终端ID 应用示范。在北京建立面向特大城市公共交通的行人导航信息服务示范应用系统,在我国西部区域建立区域道路运输过程监控与出行位置服务示范系统。
- 大事记
- 学术交流
- 产业化发展
-
课题内部会议
课题组于2012年12月26日召开内部年度检查会议。会上各参与单位负责人对行人导航成果进行汇报,并展示数据成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演示了基于以上数据制作的室内及行人路径规划及模拟导航应用效果。课题组就汇报内容进行了交流,并对后续的改进建议进了讨论和确认。
-
年度检查与阶段性成果
2013年2月27日,课题组顺利通过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公共交通导航与出行位置服务系统及应用示范"的2012年度检查。专家组认为本项目工作成果达到了本年度考核要求,经费使用合理,年度执行情况良好。2012年课题立项以来,整个课题组围绕课题总体目标积极开展相关的工作,在知识产权方面,共发表论文3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2项。
-
阶段性成果
截止到2013年6月,课题进展顺利,目前成果如下:
(1)基础地图数据与位置服务专题数据的动态迭加协议研究;
(2)面向特大城市公共交通的行人导航信息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
(3)区域道路运输过程监控与出行位置服务示范。在知识产权方面,共发表论文4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2项。
-
学术交流
课题组主要成员于2012年10月22日至26日赴奥地利维也纳参加了第十九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学习了国际公共交通的先进技术、标准和理念。课题组成员通过大会了解了当今世界最前沿的智能交通技术和最新的发展趋势,并与其他参会人员进行学习交流,就城市化及智能出行等主题与发言嘉宾一起进行了交流和讨论,与国外智能交通机构建立了联系,为今后进一步的合作交流奠定了基础。
-
在北京地区成功推出公共交通导航与出行位置服务应用示范
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一期)”项目下设 “公共交通与出行位置服务系统及应用示范”课题近期通过科技部组织的技术验收。
课题从基础地图数据制作着手,研究新型面向行人导航基础地图数据的制作和管理方法,车道级导航基础数据的制作及标准规范,并研究出导航基础地图数据与位置服务专题数据的动态迭加协议。
课题创新提出复杂道路和路况条件下的公交运行状态模型,模型以浮动车技术为基础围绕线路匹配、行为识别、路链速度计算和到站时间预测4个核心环节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在平衡运算效率和误差率的基础上,创新提出公交路况填补模型以及基于排队距离的红绿灯预测模型。该模型用于道路运输车辆到达时间预测具有较低的误差率。
本课题针对特大城市公共交通海量运行状态信息,结合现有路况信息服务系统,充分考虑车辆运营速度、红绿灯延误等公共交通特殊条件,提出面向海量规模的公共交通运营车辆的并行路况计算方法,实现公交车到站时间预测、公交到站距离等公共信息服务,在北京地区首次推出“北京实时公交”手机客户端软件。为千万北京市民提供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海峡西岸公共安全应急指挥与位置服务系统及应用示范
承担单位: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

课题的目标是基于导航与位置系统的广域高精度定位信息,瞄准公共安全领域对综合应急信息资源和位置服务的需求,建立应急指挥与位置服务系统,建设海峡西岸综合应急信息资源库,为各类应急系统、应急终端、应急人员和社会公众提供基于位置的综合应急信息服务,为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处置、决策提供精准应急支撑平台,提高海峡西岸应急管理能力。
- 大事记
- 学术交流
- 产业化发展
-
2012年年度成果
2012年课题在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下,按照省级应急体系建设的要求,设计了基于导航与位置系统的海西综合应急与位置服务总体技术框架。通过每周举行例会,讨论、形成了更为具体的技术方案,并顺利通过了专家审查。
-
2013年阶段性成果
2013年6月,课题在基础地图、标准地址库、数据库建设方面、公共安全应急指挥与位置服务平台和移动应急系统取得阶段性成果。
-
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助力精准应急
当前我国公共安全形势严峻复杂,突发事件易发频发,防控难度不断加大。一旦发生突发应急事件,如何快速定位应急事件位置、了解事件影响范围及周边情况、快速疏散现场人员、指挥应急人员快速处置等,应急管理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精准的位置服务。
针对公共安全领域对位置服务的需求,国家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一期)”重大项目课题“海西公共安全应急指挥与位置服务系统及应用示范” 研究、构建了支撑应急信息采集、应急指挥处置的一体化应急位置服务技术体系,并成功开展应用示范,成果于2015年9月23日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技术验收。
该课题通过研发应急现场和重点目标影像的快速获取与处理、移动应急机动组网、综合应急主题数据仓库与应急智能等关键技术,构建全省联网、多点部署、全警应用的公安应急“一张图”,开发智能应急终端和公安安全应急指挥与位置服务平台,为应急管理从单一应急向综合应急转变,从粗放应急向精准应急转变、从被动应急向智能应急转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课题成果分别在福建省公安厅、厦门市公安局、三明市公安局、福州闽侯县公安消防大队上街中队等开展了应用示范,充分满足了公安应急指挥与调度、应急警力监控,以及基层民警采集和处置应急案事件的要求,可为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置、决策提供精准应急支撑,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高精度位定位服务系统及应用示范
承担单位:上海华测导航技术有限公司

课题以通过超高层建筑或大跨度桥梁等大型结构物健康监测,以及地质环境监测等两项毫米级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示范,农机作业和农田生产信息获取、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示范,推动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在各行业中的应用。同时,在上海地区通过对一些典型行业的高精度导航定位示范,推动高精度导航定位在大城市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
- 大事记
- 学术交流
- 检查验收
-
技术交流
2013年5月8日,课题组赴黑龙江实地考察了本课题在农业中的关键装备研究及示范应用情况。课题参与单位黑龙江龙垦科学院介绍了课题的进展情况和今后打算,并展示了自主开发的农机具作业信息管理与位置服务系统。随后,项目组成员到现场参观了高精度GNSS终端在农机作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农机作业终端采用了华测自主研发的高精度北斗GNSS终端,通过高精度GNSS终端的导航定位,农机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度地提高。
-
年度检查
2013年3月28日下午,由上海华测导航技术有限公司承担的科技部"高精度定位服务系统及应用示范"项目2012年度检查会在华测会议室召开。专家组观看了成果实物样机及软件成果演示。经过质询讨论,认为该课题基本完成了课题任务书的年度研究任务,实现了"高精度定位服务系统及应用示范"在2012年度的任务指标,基本达到了年度考核要求。
-
863计划"高精度定位服务系统及应用示范"课题近期通过技术验收
2015年12月18日
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一期)”重大项目的 “高精度定位服务系统及应用示范”课题近期通过技术验收。
图1 课题验收专家组听取课题验收汇报
本课题瞄准我国城市精细化管理、大型结构物监测、地质环境监测、农业精细化管理、国家级林区保护等对高精度定位设备和高精度定位服务系统的迫切需求,研制了高精度 GNSS 参考站接收机和多种移动应用终端,构建了多星座兼容的高精度位置服务系统;在高精度北斗多模多频板卡技术、基于北斗的CORS分布站点管理及数据处理技术、高精度北斗实时位移监测平台构架等关键技术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为本项目成果的进一步应用推广奠定了基础。
本课题研究成果在东海大桥、黄埔大桥、CCTV中央电视台、深圳平安金融中心等超高层建/大跨度桥梁等大型结构物健康监测,在黑龙江建三江农场等农机作业和农田生产信息获取,在湖北神龙架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进行了应用示范,并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应用效果。
随着我国北斗系统建设进程的推进以及人们对卫星导航定位精度要求的进一步提高,高精度卫星导航应用已经从传统的测绘领域逐渐渗透到安全检测、精细农业、智慧城市等诸多领域。本课题正是针对这些应用需求,提早布局高精度卫星导航关键技术的攻关、核心终端和系统的开发,以及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为我国北斗高精度卫星导航的广泛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2 课题人员向专家讲解课题研究成果在东海大桥的应用情况